欢迎光临济南声佳听力验配中心—专业的助听器知识、助听器验配、聋人在线和聋人听力辅助网站!手机:18595256123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保健 > 正文

听力学论文成果创新未来简介

2014-02-07 14:06来源: 互联网 编辑:济南助听器  点击:
 2013年美国听力学学会汇集了近期听力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许多崭新的内容和前沿性的方向,值得我们关注。为此中国听力学网北美记者,发挥最新报道。今年大会的宣传主题之一定为“创新未来”(Innovate the Future),高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首先, 匹兹堡大学的Palmer、路易安娜州立大学的Turner和范德堡大学的Mueller等人从2002年开始至今每届年会必做助听器年终评估报告,十年来未曾间断。由于他们均是助听器专业的专家,通过对大量助听器文献和实际技术的分析,能提出创新的评估意见,所做报告深受与会人员的欢迎,会场年年都座无虚席。

    在会上,他们从2012年17个学术杂志上发表的近200篇文章中,挑选出具有创新意义并具有使用价值的研究文章,分成6类,包括助听器验配前的测试、信号处理技术和特征、助听器选配、儿童助听器验配、验证和实践的结果评估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系统解读,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其中有些结论颇有意义,比如关于认知和助听器使用的关系,他们认为认知功能能影响短期助听器使用的效果评估,同时,助听器的使用也会影响认知功能,但是助听器和认知之间关系的长期研究尚缺乏数据支持。在论证购买助听器后影响患者使用情况的因素方面,他们引证了现有的研究结果,即年龄、性别和听力损失程度对于患者主动到验配中心调试助听器的次数影响甚微,而单耳还是双耳配戴助听器,是保险公司支付还是自己全额支付却直接影响助听器调试的次数。同时,技术复杂程度和调试次数成正比关系,即技术越复杂,患者调试的次数越多。关于自己拥有助听器的效果和临时使用助听器的效果比较,是助听器效果分析的一个崭新的视角,有研究者从占有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对应的现实效果,结果表明助听器拥有者在言语理解改善等方面效果突出,并且不受年龄的影响。

    任何熟悉助听器测试的人都知道测试不同式样的助听器需要不同的耦合腔,以帮助验配人员模拟这些助听器的实际效果,从满足耳背式助听器的2cc耦合腔到符合耳道式助听器的耦合腔,不仅结构不同,而且质量也不同。随着骨锚式助听器的普及,现在已有10万左右的患者在使用骨锚式助听器,但是至今对于这种助听器的性能和特点依然缺乏客观评估。丹麦的Maas等人在其论文《一种新式骨锚助听器头骨模拟器》中,介绍了一种根据按照人类头骨质量以及加速特点设计的头骨耦合器,能模拟检测骨锚助听器的最大输出以及频率特征。这种像气球一样的头骨模拟器可用于临床上骨锚助听器的效果评估和声学特征分析。

    与以上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是一项关于最新一代仿真人体模型(KEMAR)和传统模型的对比研究。仿真人体在验证助听器效果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实验室内对不同声音刺激信号和不同角度的给声引起的反应进行研究时,是离不开仿真人体模型的。Nilsson的《仿真人体模型——KEMAR历史演变》一文,介绍仿真人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第一代仿真人体是在1972年由楼氏公司推出的,而后分别在1995年、2005年和2013年进行了更新和升级换代。最新的仿真人类模型在材料、连接口设计、仿真耳的衔接等方面均有很大改善。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的仿真人体除了耳朵仿真外,还完善了言语模拟功能,换而言之,人们能通过仿真人体说话来测试言语的强度等特征,颇有创新意义。

    本次会上,笔者看到了更多的创新研究,比如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测试人们的言语理解能力。美国德州大学的Griep等人在其论文《Hear-it 在线言语噪声测试可靠性的实验》中,将在线言语测试和现实隔声室内的言语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显示在线言语测试结果和隔声室测试结果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可以同样运用。

   从患者的听力学书面随访信息来看,相对于仅仅依赖口头解释,书面通知加上口头咨询有助于听力康复,威斯康辛大学-斯帝文分校Henning 等人的论文《书面解释对于患者听力学随访效果的影响》证明,书写的听力学结果加上口头咨询效果更好。

    研究的创新不仅体现在选择新的科研方法和观察角度上,还表现在研究题材的选择上。本届大会选题范围远远超过以往,既有听力学基础研究,也有听力学临床应用研究,既有听力学测试工具的分析,也有听力康复技术的介绍,涉及面广,无所不包。除此之外,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在听力学推广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成为热点,据笔者统计,至少有15篇论文探讨了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软件在管理听障患者、测试听力、调试助听器和连接其他设备中的应用。比如Patzer等人在《我们须知的10种社交媒体在听力学推广实践中的应用》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当今流行的各种社交媒体的作用,从脸谱社交网站到推特微博,从YouTube视频网站到LinkedIn专业人士的社交网站,作者从应用层面分享了利用这些工具推广听力学服务的经验。

    还需指出,本届大会关于耳鸣的学术论文数量也超过往年,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3篇关于耳鸣的论文。其中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医学院的Dijk教授,在《耳鸣神经科学和治疗的理论基础》一文中详细介绍了耳鸣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从公元前巴比伦文献对耳鸣的早期记载,到近期利用先进的3D影像诊断技术来更形象地描述耳鸣,从耳鸣的不同发病机制研究到耳鸣临床检测,从耳鸣的医学治疗到听力学康复,尤其提到电刺激治疗耳鸣的成功率在25%~100%之间,他认为从这点上来看,电刺激治疗应该比声学治疗还有效。

    另外,著名听力学家、加拿大助听器配方法DSL创始人Seewald教授的论文《研发基于科学的儿童助听器验配方法的历史回顾》,展示了其所在的研究中心在过去的40年里所做的大量研究工作,从DSL配方法的创造到真耳耦合腔差的临床推广应用,可以看到从一个验配方法开始,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助听器验配体系和临床流程的历程,是听力学行业转换医学的一个成功样本。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到,听力学研究正在沿着跨学科方向发展,并紧密和目前新技术结合,有许多新成果会对我们临床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济南声佳听力
相关新闻阅读
唇语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
济南助听器最新文章